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创新成果 >> 正文

赵渤年教授团队在多组学探究双黄连口服液抗炎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者]:研究生处 [发表时间]:2022-09-05 [来源]:中医药创新研究院 [浏览次数]:

赵渤年教授团队在多组学探究双黄连口服液抗炎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医药创新研究院(药物研究院)赵渤年教授团队在Frontier in Pharmacology(中科院一区,IF=5.988)发表了题为“Study on the Antipyretic and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Shuanghuanglian Oral Liquid Based on Gut Microbiota -Host Metabolism”的研究成果,药物研究院高燕副教授和中医药创新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刘璐为共同第一作者,药物研究院赵渤年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

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宿主免疫稳态的影响,是阐释中药发挥功效作用机制的前沿热点方向。双黄连是从临床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的现代成方制剂,临床上广泛用于呼吸道感染、轻度肺炎和风热感冒的治疗,该文通过血清代谢组学联合16S rRNA测序技术,从代谢与肠道菌群水平解释双黄连解热抗炎的作用机制,寻找生物标志物,为疾病和药效学表征提供了独特而新颖的思路。

研究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显著降低LPS诱导的致热大鼠TNF-α、IL-6和IL-1β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发挥解热抗炎作用。随后,利用血清代谢组学鉴定了39种与炎症相关的代谢物,4-羟基肉桂酸、尿酸、N-乙酰血清素、1-甲基黄嘌呤和胞苷与以上3种促炎细胞因子显著相关,双黄连口服液可显著回调内源性代谢物至正常水平,主要参与核黄素代谢途径、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咖啡因代谢、ABC转运体以及维生素代谢途径。

16s rRNA基因测序肠道菌群分析发现,LPS诱导的致热大鼠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占比下降,放线杆菌占比增大,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率增大,变形杆菌/放线杆菌比率减少;属水平上,双黄连可以回调LPS致炎大鼠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欧陆森氏菌、拟杆菌、气球菌、肠球菌、梭菌丰度,增加益生菌罗氏菌丰度,减少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血尿杆菌、产丁酸杆菌、嗜冷咸海鲜球菌、P_75_a5、乳球菌、青枯菌丰度,保持肠道菌群稳态。联合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发现,双黄连通过影响宿主的色氨酸代谢和咖啡因代谢,调节菌群失调,从而起到解热抗炎的作用。

该项研究为双黄连口服液等生物利用度较低的中药抗炎作用机制提供了证据,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Yan Gao, Lu Liu, Jing Lv, Long-Fei Yang, Chen Li, Yu-Ting Liang, Bo-Nian Zhao,Study on the Antipyretic and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Shuanghuanglian Oral Liquid Based on Gut Microbiota-Host Metabolism[J].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22, 13: 843877-843877。DOI:10.3389/fphar.2022.843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