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孙建光
孙建光(1970—),男,山东威海文登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肝胆病学学科带头人、全国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山东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兼任山东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肝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肝胆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医养结合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肝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务委。曾获“山东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山东省医师协会国医杰出精英奖”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中医肝胆病学
科研教学:
精通中医药理论,有独到的中医药学术见解和丰富的中医药教学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医药学术继承人,教书育人成绩显著。根据教学计划,担任过中医内科学、中医脑病学、中医临床试验设计、现代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等课程的主讲工作,独立开设”话中医养生”、”临床思维与沟通技巧”两门选修课,授课对象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规培生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改革现有教学方法,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教学软件应用于教学,取得显著效果,现为山东省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主讲人之一。2006年被聘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聘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已培养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多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3名研究生获得岐黄杯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奖、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优秀论文奖、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导师多次获得山东中医药大学课堂教学、理论教学及实习教学优秀奖等荣誉称号,主持山东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1项,参与山东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4项,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参加国家十三五教材编写3部。
科研成果:
在中医药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和技术创新,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技术专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研究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12项,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2项;承担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攻关课题、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项目、山东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等课题1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在省级核心期刊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主译著作1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
心得体会:
导师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党的正确方针路线为指导,学习党的纲领,维护党的章程,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把教书育人视为最神圣的职责,始终坚持“欲为良师,先修其德”,治学严谨,作风正派,把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后继人才视为己任。能精心指导研究生,关心研究生各方面的成长,注意因材施教,尤其注重研究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立德树人,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潜心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开拓创新,勤于探索新形势下教学模式与方法。目前担任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与沟通技巧等课程的主讲工作,授课对象包括硕士研究生、留学生、规培生等。对于初学中医的学生,有些内容过于抽象化,难以理解,导师会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将临床中碰到的典型病例与课本中的知识有机结合,由浅入深,把抽象的内容条理化、简单化,并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教学软件应用于教学,使同学们更加清晰明了的掌握中医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深受学生的爱戴。平时临床带教中,注重因材施教和经典理论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路与方法。经常组织开展系列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宽临床思维。
导师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在中医临床教学中,以身作则,引领学生爱岗敬业,坚持廉洁行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把对患者富于同情心、责任感作为对自己的根本要求。平等对待每一位病人,对每位病人的病情细心询问,诊疗思维缜密,嘱咐同样细致。在医疗实践中,遵守医德规范,提高自身修养。教育学生们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团结同志,宽厚待人,充分尊重他人意见,在学术上提倡互相讨论,不轻易否定别人,严于律己,善于向他人学习。
在治学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恪守科学道德,提高自身素养,重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醇正的学风。导师经常告诉学生,学术来不得半点虚假,不文过饰非,不自吹自擂,遇到知识盲区要甘于向他人请教。老师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导师必须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掌握最新的理论发展动态,立足于知识创新,才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工作间隙,导师不断参加业务培训,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拓展知识视野,潜心于科学研究,与时俱进,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而比起教授学生知识,导师更注重方法的指导和科研精神的培养,导师会认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包括科研选题、立项、设计和实施。对于论文的写作,从立论、设计、体裁、内容、格式等不同方面进行指导和讲解。对学生的每一篇论文稿件都会耐心的一字一句的修改,标点符号都也不放过,经常不自觉地就修改到凌晨,学生经常笑称“老师改一篇论文比自己写一篇还要麻烦”。正是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体会修改前后的差异,不只是内容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思路上的异同,让学生有更开阔的思路。这样的坚持也得到了切实的回报,同学们通过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科研意识和动手能力大大增强,从总体上提高了科学研究素质。多位学生参加的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
四、获奖证书
1.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 一等奖
2.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3.山东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4.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5.山东医师协会国医杰出精英奖
6.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优秀论文 二等奖
7.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8.山东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
9.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10.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11.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