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创新研究生导学团队
团队主导师王世军教授为国家教育部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8年成为“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2015年遴选进入“泰山学者工程”二期建设;现为我校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微循环三级科研实验室主任,山东省中医经典名方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山东省经方医学转化中心主任,山东省经方工程技术示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副会长及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学经典理论的相关基础问题,对于认识中医学的优势、挖掘中医药学的精粹,阐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揭示中药方剂的作用规律、研制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新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团队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形成了原创性成果:1.创新中药药性理论,推进中医药现代研究与应用2.成立山东省中医经典名方协同创新中心,探索经典名方传承创新模式3.建立经方医学转化服务中心,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4.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中西医结合基础学术影响力。
在主导师带领下,团队建设成为了传递正能量、引导教师拥有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组织。团队成员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以科研为主阵地开展师生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和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优秀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团队已经成为了最靠近本专业教师的组织,通过及时了解本专业教师的思想动态,发现、及时解决问题并进行正确引导,有力地推动了团队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在科研工作中,团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传承中医经典、创新发展中医药学为使命,注重从中医传统经典中发掘活力源泉和发展动力。近三年,团队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业绩,获得国家级项目资助9项,“973”课题1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多。项目经费5660万元;共发表论文15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者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及副主编教材5部。 申请发明专利21项,其中国内专利20项,国际专利1项;授权发明专利 4 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3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3项。共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厅局级奖励2项。
团队治学严谨,对学生的学业要求十分严格。每周与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学术讨论,不仅在宏观上把握学生的课题研究方向,还在微观上把握方案细节。团队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手把手地传授学生们实验操作技法,努力提高学生们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研究生教学研究方面,团队积极开展探索,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课程建设均已获得了省级项目资助,其中,《基于科研课题引导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及《基于导师团队协作视角探索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获得省级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资助,《病理生理学研究》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获得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立项。
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近三年,在学术论文发表方面,团队所指导的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00余篇,指导学生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获得省级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项,山东省科普创作大赛获得一等奖以及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奖项。其中,田升在2020年5月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在Bio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发表论文1篇,已考取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周晓宇,2020年11月获得校优秀团员;宋晓彤,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2020年4月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发表论文1篇,已审核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慧玲,2019年12月获得省级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二届山东省科普创作大赛省级一等奖,2018年12月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 陈倩,2019年12月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