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国教授
2019年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杨继国教授,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山东省第五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针灸推拿学院院长,兼任世界中联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灸疗分会副主委,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灸疗专业技术产业合作共同体副理事长,山东针灸学会刺法灸法专业委员会主委,山东针灸学会灸疗联盟理事长,山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委。
杨继国教授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立德树人,严谨治学,强化责任,关心学生,积极主动地组织、带领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政治立场坚定,严格按照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研究方向
1. 刺法灸法的临床应用与机制研究
2. 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中医外治法应用与研究
3. 针药结合临床应用与研究
教学、科研成果
致力于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并取得优异成绩。主持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编号SDYY07062),2009年12月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首位,证书号200900100)。主持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性及质控体系研究”(编号SDYY12133),2018年1月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首位,证书号GJ20180396)。2018年1月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位,证书号GJ20180142)。2015年以来在核心期刊首位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2篇(其中中文核心18篇),主编著作2部、副主编教材1部,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完成结题4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担任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评委、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比赛评审专家。获学校(123工程)教学类第二层次人才称号,担任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建设负责人,担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山东中医杂志》、《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审稿专家。作为院长,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积极推动针灸推拿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并取得优异成绩。
培养成效与做法
1.培养成效
(1)研究生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显著提升。在读研究生中5人为中共党员。多人在学校、学院或班级中担任主要干部。在导师的指引影响下,学生们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社会责任感显著提升,其中研究生庞亚铮勇救落水儿童,获得学校表彰。学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多名学生获得“山东省三下乡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称号,所指导研究生正逐渐成长为富有仁爱之心、勇挑历史使命的高素质中医药传承者。
(2)研究生硕果累累。4人获2019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近三年来5人获得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4人获王勇奖学金,2人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2人获得“学校科技创新奖”、9人连年获得“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等奖励,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有5人分别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山东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
(3)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带教以来、研究生无学术不端、弄虚造假行为。
2.主要做法
加强思政教育,紧扣立德树人;注重学科交叉,培养团队精神。与中医内科学导师刘源香教授联合成立“针药结合实践创新团队”又名“刘杨天下”英才团队,在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中形成了独自特色与培养理念。
重思政,勾宏图。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在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中,“针药结合实践创新团队”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坚持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学生乐观向上、勇于担当,胸怀梦想、立志报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事业接班人。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者,方能教书育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医疗防护资源异常紧缺的情况下,导师想方设法购置并捐助湖北鄂州二院医用手套5000付,教育学生充满家国情怀、勇于责任担当,诠释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丰富内涵。每年导师带领团队到贫困偏远地区进行暑期三下乡实践服务活动,并到当地进行红色教育。
学经典,做临床。师承教育是中医传承的千年古法,中医师承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注重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的同步进行。 团队坚信,只有学好经典,才能做好临床,只有做好临床,才能感悟经典。学经典、做临床,是培养合格中医人才的必要路径。团队每周五下午举办经典学习交流会,学生讲解,师生讨论,相互启发,深刻领会。交流会上引经据典,借古鉴今,导师倾囊相授中医理论体会、临床诊疗经验,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探方法,求创新。鼓励学生参加高层次学术交流会,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探索科研方法,力求学术创新。在注重经典学习、临床实践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定期组织开展“针药结合”学术讲座,基于临床问题、拓展思维灵感,掌握科研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同时,严格要求学生求真务实,恪守本心,避免滑入“学术不端”的深渊。
育英才,创一流。将育人与授业、理论与临床、传承与创新紧密结合,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针药结合应用型人才,造就了一支高素质、有担当的优秀医疗服务队伍。众多学生获得高层次奖励、荣誉称号,越来越多的学生步入知名院校继续深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团队将一路前行,为我校建设一流学科和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