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蓉教授
2019年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容蓉教授,中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及复方活性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担任博导5年、硕导14年,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30人,指导博士研究生毕业2人。指导研究生多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2篇(2017年度、2018年度);荣获“岐黄杯第九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称号。为药学以及中药学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许多学生已经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深知“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责任和担当。在政治上,思想政治立场坚定,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爱国敬业,为人友善,做事严谨诚信,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不仅做好学问,更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学术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多年来致力于中药及复方活性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把握中药学学科领域研究的前沿动态,开展科学研究,目前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防治重大疾病科研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973计划项目、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部级课题近20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第5位、第8位)、三等奖1项(第2位),山东省高校优秀科技成果奖2项。教学方面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3位)、二等奖(第2位)、三等奖(第3位),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1位)、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三等奖等。主编教材1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发表SCI论文8篇。
在研究生培养中,首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立场,从生活和学习的日常点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做事情从大局出发,爱国诚信为本,拥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细节决定成败”,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培养认真、诚实的做事态度和细致严谨的行为习惯,明白自己的工作与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自己的点滴工作,都是对社会的贡献;自己的行为习惯,也是对将来的工作和社会负责。
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诚信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人应该有进取心,但不可有功利心。“天道酬勤”,踏实严谨一步一个脚印地做科研、做学问,自然会有收获。
注意从细微之处,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研习惯、熟练扎实的科研技能、缜密清晰的科研思路、创新求实的科研作风。严谨细致的科研习惯,从实验记录做起;科研思路的梳理与建立,从阶段性工作总结中培养;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体现在实验室的自我管理中;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扎实的科研技能和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建立实验室组会制度和研究生的自我管理机制,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定期开展文献学习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收获,研讨遇到的问题;做好实验室管理分工,让研究生们各司其职,让他们认识到,工作无大小轻重,任何时候、任何位置上,都要有担当、有责任心。通过营造良好的实验室科研环境和学习氛围,在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进步的实验室传统。
随时关注研究生们的身心健康,怀着师者父母心的理念来关心学生,教育学生“用心做人,踏实做事”。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惑和困难,尽可能地予以帮助,及时调解他们彼此之间产生的一些误解和摩擦;经常与学生谈心,引导他们多与他人分享,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会体会到更多的幸福与快乐,从而身心愉快地学习成长。
因此,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术能力、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所谓“传道受业解惑”,更多的是通过研究生阶段的锻炼,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态度与方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服务社会,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