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我初次步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在热情的迎新老师、学长们的带领下很快办好手续,安顿住处。按照下发的学校地图,我完成了最初的“探索”,看到了操场上挥汗如雨的健儿们,品尝了食堂的饭菜,听到了教学楼里琅琅的读书声,在夜色下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外临摹了对学校的最初印象。
独立思考,坚持学术探索
进入大学,离开父母的照顾,摆在我面前的任务是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抉择。走下坡路,永远要比走上坡路容易。进入大学后,面对各种诱惑,如果没有定力,随波逐流,将会劳无所得。在师长们的建议下,我与好友坚持并养成了每天自习的生活习惯。在独立思考,自我约束中,我逐渐把握住了自己的时间,并能合理的做出规划。时至今日,我仍能清晰地记起晚上结束自习后与好友的“学术争论”,现在看来虽稍显稚嫩,但总是倍感亲切与踏实。经过数年的积累,在大三学年,我参加了学校学术论文大赛获得一等奖,齐鲁伤寒名家医学论著读书征文活动获得优秀奖。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型的重要时期。如何将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际,如何深化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如何打好临床基础,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在门诊抄方、病房实习以及手术带教过程中,我不断发现知识点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每晚记录实习日记。在实习结束时,这本日记满满当当的承载了我积累的中西医知识,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在随后的“叙福医药杯”首届中医学类临床能力大赛中,我代表山东省中医院实习队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单项亚军的荣誉,并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进入研究生阶段,如何平衡学术与临床,工作与学习,如何将中、西医在临床实践中有机结合,已上升至主要矛盾。在导师刘源香教授的指导下,我以“针药结合”作为中医临床指南,并不断学习脑病科疾病的西医标准诊疗方案,在实践中磨砺自己的临床能力。学术方面则在师长的建议下,以循证医学方法为主,探索SCI论文的写作方法,并最终发表。
一路走来,见贤思齐,保持开放交流的心态,独立思考,坚持学术探索,使我获益良多。
服务同学,摸索工作方法
来到大学后,为班级同学服务,组织班级活动,协助解决班级的问题,成为了一项光荣使命。我与班委们一起接受挑战,遇到问题大家开展头脑风暴,“共商班是”,形成统一看法,在征求学院辅导员老师的意见后,总能得到解决。通过这一工作方法,我们锻炼了团队协作、待人接物的能力。工作方法的开展当然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畅通的交流渠道,相互的尊重与理解,为同学服务的初心,贯彻始终,成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可靠保证。大学期间我们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多次组织素质拓展活动,班级气氛融洽和谐。
在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后,我不断向中医学院辅导员老师们学习党务工作流程,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决议,发动支部党员学习党的知识,熟悉党的历史,践行党的倡导。积极参与“手抄党章”、“党的知识手抄报大赛”、“党性教育活动”、“党建工作进宿舍”等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将党的决议充分下达,使支部党员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充分向党组织靠拢。经过不断地努力,支部被评为“标杆党支部”、“活力党支部”,我的工作也有幸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委员会认可,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
责任在肩,做好长远规划
不知不觉间,我的研究生生活已经接近尾声,即将走向人生的另一个十字路口。在与导师的交流中我逐渐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坚定在中西医结合的医疗路上走下去的信念、继续沉潜深造的目标和造福社会的使命。今年,我有幸被我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期待在今后做出更好的科研成果。
在国际疫情肆虐,国内严防严控的当下,作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医学生,作为一名中医人,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深感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愿继续努力,增长本领,在国家、民族需要时,接过前辈的重担,撑起民族的脊梁!
寄语:
见贤思齐,敢于探索,回馈母校,造福社会!
导师点评:
该生善于总结临床问题,发掘并解决其背后的科学问题;工作上,认真负责,受到科室老师、同学们的信任;思想进步,大局观好,勇于承担责任;生活上朴素大方,平易近人。
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脑病科主任医师 刘源香